【财神宝宝小课堂】你的家庭资产放对位置了吗?一张图测出财务健康度!
你的家庭资产放对位置了吗?一张图测出财务健康度!
"工资一发就还卡?
突发大病掏空积蓄?
投资亏了夜不能寐?
——你的钱可能『放错篮子』了!
本次,我们来聊聊一个在理财领域被广泛提及的“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”。
1、要花的钱(约占10%)
v 目标
应对日常开销,维持基本生活。
v 核心特点
* 流动性:随时能取出来用。
* 安全性:本金不能有损失风险。
* 够用性:覆盖3-6个月的基本生活费。
v 常用工具
* 活期存款
* 货币市场基金(余额宝、零钱通等)
* 银行T+0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
v 注意事项 & 常见误区
* 比例过高:太多钱躺在活期里,跑不赢通胀,购买力下降。
* 比例过低:遇到突发开销(如失业、急病)可能措手不及,被迫动用其他账户或借债。
* 覆盖范围:只覆盖“基本生活费”(衣食住行、房贷/房租、水电煤、基础通讯费等),不包括娱乐、旅游等非必需消费。
2、保命的钱(约占20%)
v 目标
应对家庭重大风险(如疾病、意外、身故),防止突发大额支出。
v 核心特点
* 杠杆性:用小额保费撬动高额保障。
* 专用性:只在发生特定风险事件时发挥作用。
* 确定性:保障责任在合同中是确定的(理赔条件、保额)。
v 常用工具
保障型保险:医疗险、重疾险、 意外险、定期寿险
v 注意事项 & 常见误区
* 完全忽视或比例过低:没有保障,再多的财富积累也可能一夜归零。
* 买成“理财险”:混淆保障和投资,导致保障不足(保额低)、费用高昂。
* 保障对象错误:只给孩子买,家庭经济支柱反而“裸奔”。
* 保障不足:保额太低(如重疾险只买10万),无法真正覆盖风险。
* 比例过高:过度购买不必要或重复的保险,占用过多资金。
3、生钱的钱(约占30%)
v 目标
追求较高收益,实现财富增值。
v 核心特点
* 高收益潜力:有机会获得远超其他账户的回报。
* 高风险性:本金可能面临较大波动甚至亏损。
* 长期性:适合用3-5年甚至更长时间不用的钱进行投资。
v 常用工具
股票、股票型基金、混合型基金(偏股)、指数基金/ETF、投资性房产、私募股权/风险投资(高门槛)、大宗商品、外汇(高风险)
v 注意事项 & 常见误区
* 比例过高:将所有积蓄甚至借钱投入高风险资产,一旦亏损严重影响生活和心态。
* 盲目跟风/投机:缺乏专业知识,听消息炒股,追涨杀跌。
* 没有风险承受能力评估:承受不了短期大幅波动,低位割肉。
* 用短期要用的钱投资:被迫在市场低点赎回。
* 忽视分散化: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。
4、保本的钱(约占40%)
v 目标
本金安全,追求稳定增值,抵御通胀。用于养老、子女教育等长期刚性目标。
v 核心特点
* 安全性:本金安全是首要原则。
* 稳定性:收益相对稳定可预期,波动小。
* 长期性:为5-10年甚至更远的目标储备。
* 收益性:收益通常高于短期消费账户,但低于投资收益账户。
v 常用工具
* 定期存款(大额存单)
* 国债
* 储蓄型保险(如养老年金、教育年金、增额终身寿险 - 注意看清本质是长期储蓄+保障,收益写进合同的部分才是确定的)
* 债券型基金
* 银行中低风险理财产品
* 信托(部分稳健型,注意门槛和风险)
v 注意事项 & 常见误区
* 过度保守:全部放存款,长期看可能跑输通胀。
* 混淆工具:把预期收益不保证的理财产品当作“保本”工具。
* 流动性错配:把短期可能要用的钱锁死在长期产品里(如5年期存款、10年期年金)。
* 忽视复利效应:长期稳健账户的核心威力在于“复利+时间”,需要尽早规划并坚持。
这是一个理念框架,不是精确公式!10%/20%/30%/40% 是起点参考值,建议根据以下因素调整:
1. 年龄与生命周期:年轻人可适当提高“生钱的钱”比例;临近退休应提高“保本的钱”比例。
2. 风险承受能力:风险厌恶者降低“生钱的钱”比例;风险承受能力高者可适当增加。
3. 财务目标与期限:短期目标多放“要花的钱”和“保本的钱”;长期目标可配置更多“生钱的钱”。
4. 家庭结构与责任:有房贷、孩子小、老人需赡养,则“保命的钱”(保障额度)必须充足。
5. 收入水平与稳定性:收入高且稳定,“要花的钱”比例可稍低;收入不稳定,应急备用金(要命的钱)比例要提高。